什么是COB? 如何避免成为COB?

作者:LordKM
发布日期:2020-05-15 20:21
浏览次数:2813
让我们从头说起。朋友,你可能非常急切地想要了解COB是指什么,但我要费点口舌,先问问你的出身。如果你来自bilibili,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一名合格的COB了。现在请向后转,出门……

  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COB是Call of Bilibili(也就是《克苏鲁的呼唤》B站Ver.)的缩写。但并不是说,从bilibili入坑就该被打上一个COB的标签。
  早在四五年前,那时入坑《克苏鲁的呼唤》玩家可还没有七版这么便利完整的规则书,很多人是从《Visionary》杂志第九期(简称V9)的COC简翻开始接触COC规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和当时相对更完整的COC6版整合书相比,V9杂志的简翻有不少问题,包括漏翻、错翻、夹私货等等,因此V9入坑的人在直接从6版规则书入坑的人面前也平白矮了半头。
  五年前的“V9人”和如今的“COB人”一样是带有贬义的称呼。作为当初受过歧视的人,我真切地认为按照入坑方式简单粗暴地把一部分人打成下等人,绝对不是一种合适的行为。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在招募玩家时遇到了自称“B站Replay视频入坑”的玩家,我的心里难免会“咯噔”一记,暗自提高警惕。我会告诉自己,我需要了解这名玩家究竟是出于对《克苏鲁的呼唤》原著的了解,想亲自扮演在接近真相的同时逐步走向崩溃的主角,还是仅仅只想扮演一名在灵异世界里飒爽破案的猎魔人;他是否会愿意花费精力去了解1920年代的魅力,去扮演一个符合年代风貌的角色,还是只打算参照自己本人来制作角色,跑个轻松愉快的现代团。在他心里,美貌的NPC是否远比那些惊悚的场面更加重要?游戏里遇到些许压力,他是否就会不知所措,甚至自暴自弃,转而开始肆意行动?

  客观来说,我在接触任何新玩家时都会有这样的担忧。我会试着通过沟通去了解他对角色的喜好和他的扮演风格,确定他是否能大致把握《克苏鲁的呼唤》这个TRPG的总体氛围。
  以往,我会得到这些反馈:
    “我喜欢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所以想亲自试试。”
    “我对恐怖电影感兴趣,COC正合适,”
    “DND玩腻了,想换换口味。”
  而如今,我得到的反馈一般是:
    “我在B站看了视频,觉得好玩。”
    “朋友介绍的,然后自己去B站看了些replay了解了一下,”
    以及……
    “盲人射手,啤凉钟屌。”
  从上述例子里,很容易就能看到:B站入坑的玩家,对克苏鲁神话相关小说,对规则本身的感情天生就更淡一些。因为他们首先接触的并不是小说或者TRPG游戏本身,甚至可能也不是恐怖电影或者游戏的受众。他们从视频中获得的第一印象可能是:COC是个充满乐趣的游戏。因此他们当然有权力去讲相声,同队友一起玩背叛游戏,和主持人互相刁难,让自己淹没在骰点带来的单纯而愉快的跌宕起伏中。

  但我们需要回过头来,看清一件事:

      《克苏鲁的呼唤》是个有趣(Fun)的游戏吗?
                              ——当然        
      《克苏鲁的呼唤》是个滑稽(Funny)的游戏吗?
                              ——并不

  COC的乐趣,来自于恐怖的怪物,惊悚的场景,碜人的叙述,以及可怕的真相。在“有趣,快乐”之前,它首先是个恐怖游戏,并且是个洛式恐怖游戏。而“COB玩家”,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放弃了这条底线,背离了COC固有的游戏风格的那些人。

  时至今日,“COB”这顶帽子早已经被滥用了。2020年的当下,从B站了解到跑团的人已经成了绝对多数,也因此,几乎任何跑团人都可以被扣上“COB”的帽子。但在我看来,真正的COB,除了以上所述的风格背离之外,还有一个同样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规则的错用。
  TRPG是一种游戏,而游戏都有规则。所谓的规则错用,就是指在带团中过程中用错规则,不按规则书进行游戏的情况。B站入坑的玩家或多或少都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一些源自视频的规则错用,例如“1-5大成功,96-100大失败”,“重伤时过POW来确定是否当场昏迷”,“过高或过低的APP会带来理智检定”,“可以对神话生物,甚至旧神、外神使用魅惑”等等。(你可以试着按照错误的影响大小给这四条用错的规则排个序;我会在后文中给出我的版本)
  享受一款TRPG就必须正确使用它的规则。我的意思是说——只有用对了规则,你玩到的才是这款TRPG,而不是什么似是而非的其他玩意。但是,用错规则对你的游戏或者你参与的游戏很可能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这听起来多少有些滑稽,明明本段开头才刚用严肃的口气指出这是一个大问题。你大可以把用错的规则想象成电脑程序的BUG,并不是每一个BUG在每一次运行程序时都会被触发,进而导致程序崩溃。只是显而易见的,BUG越多,程序的稳定性也就越低,而用错的规则越多,也越容易让团偏离应有的模样。

  举个简单的例子:
  邪教徒正在念诵咒语,在这紧急关头,调查员扑了上去,在明明可以直接揍趴对方的情况下,选择嘴对嘴堵住了对方的吟唱。
  而主持人二话不说,“请骰一个魅惑!”
  ——成功!邪教徒爱上了调查员!

  在这个例子里,玩家的行为是风格上的偏差,而随之而来的主持人判定,则是明显的规则错用。试想一下——什么人会在这种时刻选择强吻对方?而在生死关头,邪教徒的态度又怎么可能被一次强吻改变?
  多数情况下,只有在画风出现偏差或是出现明显的不公平时,规则错用才是致命的。但另一方面,规则错用越多,在面对风格偏差时,游戏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就越容易被扭曲。风格的偏差会和规则的错用交织在一起,形成螺旋向下的阶梯,毁掉整个游戏。而作为玩家的你不想遇见致命打击,那么不管你是不是处于其他玩家提出怪异的东西的情况下,为了以防万一,你都应该了解规则。这就好比你站在候车大厅中间,周围的人可能有肺炎,也可能没有,那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免费口罩拿出来戴好。
  正常来说,玩家在入坑之后仔细阅读规则书就可以避开这些雷区,这不该是个难以根除的顽疾。但是,在目前的环境里,规则错用经常会和真正的房规(指主持人事前明确告知,经过所有玩家认可的自定义规则)混淆在一起。主持用错规则被人抓包就辩称“是房规”,甚至有时玩家都会主动帮主持开脱——但这样的主持人并没有尽到事先告知规则更改的义务,因此显然是不合格的。规则错用甚至会被认为是“主持人能力”的体现,因为按规则办事就是死板固执,更改规则却不事先告知反而会被认为是“擅长魔改”。这简直是个笑话——这些被堂而皇之叫做“房规”的规则错用,根本就是因为主持人自身并不熟悉规则、过分依赖从视频中获得的规则片段并掺进了自己的脑补才产生的。新手玩家很容易忽略这种做法的危害:没有事先告知的规则口胡,会严重削弱玩家参与故事、影响故事的能力,因为玩家永远不知道团内世界是如何运作的。COB的醍醐味就在这里——只要把人类面对宇宙的无知,和玩家面对游戏规则的无知混淆在一起,后者就变得合情合理,甚至“富含克系风味”起来。

  回到之前的排序问题。如果把问题按照严重程度从高到低排列,排在第一位的会是“可以对神话生物,甚至旧神、外神使用魅惑”。但在此之上依然有影响更加恶劣,流毒更加深远的规则错用——类似“混邪KP”,“我擅梦中撕卡”,“年撕卡几千张”,这样的说法和做法,才是对规则的更大扭曲。COC的游戏氛围很容易被理解成“玩家就是要吃瘪”,但这样想的人忽略了“在吃瘪之余,KP应当给到玩家的体验”。KP要尽可能让玩家活下来,在呈现恐怖图景的同时确保玩家有尽可能完整的游戏体验,这在规则书里里外外,都有充分的阐释。
  如果你有耐心仔细品味COC的规则书的话,你会发现真正规则性的内容可能只占了400多页中四分之一的篇幅。而其余的部分,多数是在普及时代背景和克苏鲁神话的点点滴滴,向主持人传授营造气氛,平衡恐怖和游戏体验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试图教会玩家,如何去享受这个调查员的生命始终如同风中残烛的游戏。
  虽然也存在着这种可能——即便你遵守规则,你也无法在COC中享受到快乐。没有哪款游戏会适合所有人,TRPG游戏也一样。但你至少会知道,是COC不适合你,而不是因为你玩的根本不是COC。
分享到:
好物推荐

1条评论,1人参与。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